鼠妇有哪些俗名?
1、鼠妇又名鼠负、负蟠、鼠姑、鼠黏、地虱等,是甲壳纲等足目潮虫亚目潮虫科鼠妇属动物的俗称,全世界有150种以上,多为广布的世界性种。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,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。中国常见种有鼠妇、光滑鼠妇等。
2、鼠妇对人没有直接危害,反而有人饲养用于药物或实验。不过却也是害虫。
3、卷球鼠妇主要危害西红柿、油菜等。症状成、幼虫危害叶片,造成缺棵,重者可食光叶肉,仅剩叶脉、叶柄。成体长9~15毫米,从褐色、灰蓝色,各背甲边缘为黄白色。多发生在沿海地区,在大连二年发生1代,以成体或幼体在地下越冬,翌年3月大量出现,此时正值菜苗阶段。昼伏夜出,具负趋光性。
4、鼠妇是甲壳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之一,通常生活于潮湿、腐殖质丰富的地方,如潮湿处的石块下、腐烂的木料下、树洞中、潮湿的草丛和苔藓丛中、庭院的水缸下、花盆下以至室内的阴湿处。杂食性,食枯叶、枯草、绿色植物、菌孢子等。
鼠妇有一长串的别名,例如“母猪虫”、“球虫”、“犰狳虫”、“土鳖”、“窃虫”版、“螨虫猪权”、“木材干酪虫”、“酒鬼虫”、“反刍蠕虫”、“棺材切割机”、“猴豌豆”、“豌豆虫”、“老奶奶蚂蚁”、“潮虫”、“面包师兄弟”、“摇摆猪”等。在好莱坞[8u58药材网www.8u58.com],它们被叫做“尿床者”
鼠妇长什么样?
鼠妇又称“潮虫”,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。
鼠妇的种类较多,它们身体大多呈长卵形,成体长9—15毫米,背腹扁平十分显著,呈灰褐色、灰蓝色;受到惊吓后会卷曲成团,是草食的陆栖类群,口器是咀嚼式口器,为甲壳动物中唯一完全适应于陆地生活的动物,从海边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们的分布。
第一触角短小,后7对胸肢变成步足,血呈白色。
但它们都需生活在潮湿、温暖以及有遮蔽的场所,昼伏夜出,具负趋光性、假死性。
鼠妇外壳有层薄薄的油,不易被蜘蛛网等粘住,不像昆虫和蜘蛛那样高度适应于陆地上生活,在我国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,在田间,主要危害黄瓜、西红柿、油菜等,常见的种类有潮虫科、鼠妇科、球鼠妇科等代表。
鼠妇有几种?形态如何?
形态特征
该属动物身体卵形,较平扁,背部稍隆,头部很小,胸部宽大,7自由节,腹部小,各节向后趋窄。尾节末端多向后突出呈三角形。胸腹各节两侧外末角向后下方突出。体躯不能卷曲成球形。
鼠妇属有些种类背面光滑。有的种具粗糙颗粒。头节和第1胸节有4~6横列,在其余胸节多为两列。 腹节各有1列颗粒。头节后缘及所有体节外缘均有1列微细颗粒。头节中部和两侧具突出叶,有1对复眼。
第1触角很小。第2触角柄5节、鞭2节。大颚无触须,小颚退化。尾肢双枝型,外肢扁平、矛形、突出超过尾节末端,内肢短小。第1胸足两性异形。雌性第2~5胸足基部间的腹甲上附抱卵板、重叠覆盖而
成孵育囊。
第1~2腹肢上有分枝的假气管。雄性第1~2对腹肢变形,内肢向末部突出,末对腹肢较雌性大。
鼠妇的动物形态
1。普通卷甲虫,体长10mm左右,长为宽的2倍。体呈长椭圆形,背呈弓形。
头前丝中央及左右角没有显著的突起。胸节7,第1、第2胸节的后侧板较第3、第7节的尖锐。 腹节5,第1、第2节窄,第3-5节的侧缘与尾节后缘联成半圆形。体节上有多少不等的弯曲条纹。
第2触角短。胸肢7对,腹肢5对。尾肢扁平,外肢与尾节嵌合齐平,内肢细小,被尾节掩盖。雄性第1腹肢的外肢台鳃盖状,内肢较细长,末端弯曲呈微钩状。体色有时灰色或暗褐色,有时局部带黄色,并具有光亮的斑点。
2。鼠妇,形状与普通卷甲虫颇为相似,全体呈椭圆形,长约10mm,宽约6mm,表面有光泽,卷曲时呈球形。胸部各节后侧锐尖,尾节呈三角形,尾枝呈棒状,长于尾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