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诗中为什么说春末百花凋零,夏天不是花开更盛吗?
这应该和历法有关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在商代和西周前期,一年只分为春秋二时,所以后来称春秋就意味着一年。《庄子.逍遥游》:“蟪蛄不知春秋。”意思是蟪蛄生命短促不到一年。
此外史官所记的史料在上古也称为春秋,这是因为“史之所记必表年以首事”。后来历法日趋详密,由春秋二时再分出冬夏二时,所以有些古书所列的四时顺序不是“春夏秋冬”,而是“春秋冬夏”。同样,古人也就常常提及春秋而少言冬夏。
古代诗歌中春、秋的概念与现在的春、秋概念不太一样。哪怕就是现在对春、秋的定义也不一样,有按月份来定义的,也有气象学上的定义,也有区域不太产生的理解上的差别。古代诗歌中的暮春(落花飞絮)已经是初夏的意味,古代诗歌中深秋也已经飘雪,那不就是冬天了嘛
因为春天的花是新的一年第一个季节也就是说最早开的花,所以对人心的触动最大的,况且,春天开的花种类也繁多。
春天象征人生的开始,、事业的开端、爱情的萌芽,尤其是爱情。
因为春花开花时触动很大,所以落花时触动更大,因此诗人常常感物伤怀,借用落花来表达失落彷徨无助思念等等伤感的情绪。
夏秋冬天也有别的花盛开凋谢,但是时间上靠后了,因此古诗中说春末百花凋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