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?
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、恶日,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,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、禳解灾异的习俗。其实,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,人易生病,瘟疫也易流行;加上蛇虫繁殖,易咬伤人,所以要十分小心,这才形成此习惯。种种节俗,如采药,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,饮蒲酒等,看似迷信,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。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,是人民群众与疾病、毒虫做斗争的节日。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,并应弘扬传承的。
在端午设置种种可驱邪的花草,来源亦久。最早的如挂艾草于门,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采艾以为人,悬门户上,以禳毒气。”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,又可制艾绒治病,灸穴,又可驱虫。五月文含艾油最多,(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)所以功效最好,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。除采艾扎作人外,也将艾扎作虎形,称为艾虎,《荆楚岁时记》注文云:“以艾为虎形,或剪彩为小虎,帖以艾叶内人争取戴之。”同时也在门上挂蒲束及葛蒲削的蒲剑,蒲束扎的蒲龙。《帝京岁时纪胜》:“(端午)插蒲龙艾虎。”《清嘉录》卷五:“戴蒲为剑,割蓬作鞭,副以桃梗蒜头,悬于床户,皆以却鬼。”桃梗是辟邪之吉物,蒜头被认为是象征武器铜锤,与蒲剑、蓬鞭相配,以赶却鬼祟。另外还焚烧艾蒿等以驱赶蚊蝇。在湖南、浙江等地则采葛藤挂于门相上,传说葛藤是锁鬼的铁链子,可驱鬼辟邪。
端午节什么时间要挂艾蒿?
一般端午当日早上起来就可以挂艾草叶菖蒲,可是也是有的地区端午前几日就可以挂掉,这一看自己了,洒脱就行。
在我国民俗历年来把农历五月称之为“毒月”,把五月初五称为“毒日”。
因而在端午,要把艾草叶和菖蒲应贴门楣:菖蒲乃天中五瑞居首,叶子呈剑型,异人们称它为“水剑”,引申为“蒲剑”,可斩千邪;而艾叶草意味着招百福,是一种能够看病的草药,插在大门口,可使身心健康。
端午节挂艾蒿的时间是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,也就是端午节当天。
但是,不同地方的习俗可能会有所不同,例如在湖南、湖北和江西等地,人们会在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挂艾蒿,以驱邪避瘟;而在江苏、浙江和上海等地,则通常在端午节这一天清晨挂艾蒿。
因此,具体挂艾蒿的时间还需要根据当地的传统习俗来确定。
一般艾蒿在端午节这天挂。端午节是五月初五,人们通常会在这天品粽子,赛龙舟,饮雄黄酒等习俗!端午这天,在农村家家户户高挂艾蒿也成了一种传统习俗。主要原因:
1、艾蒿可以驱蚊虫,辟邪。
2、寄托人们对生活的美好盼望。
一般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,早上在门楣插上艾蒿,气味芳香可以驱虫避邪。
艾,读音为ài、yì,最早见于小篆。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艾字基本含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,嫩叶可食,老叶制成绒,供针灸用,如艾子、艾蒿;引申含义为年老的,如耆艾。
在日常使用中,“艾”也常做动词词,表示终止、断绝,如艾命。
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?端午节为何要挂艾草?
有
悬“葫芦”、插艾草,是聊城古城端午节期间流行的一种风俗。从五月初一起,街上就有卖“消灾葫芦”的。“葫芦”不是真正的葫芦,而是印有束腰葫芦形状和“平安”二字的木刻版画。版画使用红、黄色纸,长四寸宽三寸,都从清孝街门神店批贩而来。
卖“葫芦”的人挎着箢子走街串巷:“消灾的啊——葫芦呦!”悠曼的声调,似乎在通知人们:端午就要到了。一张“葫芦”不过二文“制钱”,家家都会买一张,端午这天贴在大门上,以图消灾避瘟。这天,人们还在大门、屋门上遍插艾枝,也是为了祛邪除秽。
解忧驱灾,似乎成了端午节的一大“主题”。
除了悬“葫芦”、插艾草,古城还有饮雄黄的风习。端午前一天,把少许雄黄撒入公共水井中,家家户户喝过这种水,心里便得到了慰藉。五月,一些蛰伏的虫类开始出动,妇女们会在端午用彩纸剪出蛇、蝎等毒虫,另剪一把剪刀,配成一套贴到窗子上,象征消灭一切害虫。
端午节,妇女和孩子佩戴香粉荷包,也有避秽洁净之意。荷包用绸绢彩线做成,内装芳香粉剂,挂在襟带之间,十分美观。端午节前几天,生意人在集市庙会搭起布棚,挂起民间故事题材的彩绘广告,销售“香面”。一般是两个人一唱一和,每拿小勺挖取一种香料,便随口念出这一香料的作用和好处,唱的词句绝不重复,惹得围观人群阵阵哄笑。
五月中,对儿童的驱邪避灾更是体贴周至:比如用雄黄在孩子面额写一个“王”字,用布料缝制小老虎戴在孩子脖子上,做虎形布鞋给孩子穿等等。